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双百”方针重新成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开始于
A.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B.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C.粉碎“四人帮”后
D.“三下乡”活动开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问的是“重新”,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从来读儒家的书的,总觉得他有一个
参考答案:
(1)基本主张: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和了解,基本主张可依据“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统于天下”等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来进行解答,主要意图需要结合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背景进行回答。(2)考查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涉及到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主张中在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的共同点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结合前两段材料,一是汉董仲舒的主张君权神受,二是明清之际反君权倡民权,这样便能印证材料三的观点,然后运用唯物主义史观进行简单的论证说明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所以D项错误。材料中内容与C项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C项。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A.天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人民主权
D.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天之立君是以民为目的。天子之“列地建国”即立诸侯,“非以贵诸侯而已”即不仅是授予诸侯之爵位,而且诸侯也是为民而设。同此,诸侯之“列官职,差爵禄”也不仅只是“尊大夫”,亦同样是为民而设。在这里,荀子表达了儒家的民本思想。AC是近代民主思想,,D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三:E=mC2????????????????????????????????????????????????????????????
请回答:①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重大发明及理论分别是由谁发明和发现的?(6分)
②材料一、二、三反映人类利用的能源各是什么?请分别列举以这些能源为动力的发明创造有哪些?(6分)
③材料三这一理论带来的重大发明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重大影响和灾难?从中你有何启示?(6分)
参考答案:①瓦特、法拉第、爱因斯坦。(6分)
②煤炭,蒸汽火车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