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项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项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项。因此选A
点评:辛亥革命可以结合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中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可以结合选修模块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的相关内容,运用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联系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依据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檄文中痛感台湾割失、痛斥李鸿章等卖国可知应是发表在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中共“二大”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命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作出这一决策的客观依据是
A.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B.中共的最高纲领
C.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阶级性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解中共二大在思想上建党,开始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
参考答案: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分析题目的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即1942年2月前的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然后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如材料“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时的中国战场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意义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军事意义”与“政治意义”。回答军事意义要结合第(1)问的内容归纳总结;回答政治意义要从中国近代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是抗战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