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l)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
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B.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
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D.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汉高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实行分封制,很显然这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可以看出汉初虽实行了分封制,但并没有撼动郡县制的地位,故B项正确;CD项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载:“初,鲁肃闻刘表卒,……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这段话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的“讨虏”是指(?)
A.爵名
B.官名
C.籍贯
D.郡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庶子联合控制朝政,原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开始实行郡县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朝廷以一纸下郡县”指的是朝廷政令得到贯彻,“天下之势”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代始终未完成国家统一;郡县制开始实行是在战国时期;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的表述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所指不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