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代“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的能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这是一种收地方之权到中央的做法,A与题干无关,题干也没有特别提到物质基础、财权等问题,排除B,这种做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而与C所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收地方之权到中央,削弱了地方自主权。答案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主旨,分析其透出的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隶书
D.私学可以教授律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5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材料二: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材料三: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这时期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营变成一种过时的、不再有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全欧洲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竞争下失败了。
——摘引自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
(1)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请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德国农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通过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实行科举制;②商品经济发展。 (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经济以及文化视角分析,文化从唐朝科举制推动回答,经济从商品经济繁荣角度思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平民进入官僚的角度以及经济推动市民化角度思考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自耕农消灭了”等关键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以及思想角度概括原因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法国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以看出,秦时期相对于西周来说,实现了权力的集中。即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B项与材料无关;CD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因此BCD三项均错。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中,从图一、图二到图三表明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历史经验”?(2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4分)
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国政治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由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再到汉初的郡国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读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一中“西周分封形势图”和“齐”等诸侯国可以判读出西周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图二中“秦朝疆域图”和“南郡”等郡名可以得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图三中“郡国界”的地图图例以及“高密国”“北海郡”等可以得出当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而这个时期应该是西汉初年。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势力过于强势,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置刺史等一系列的措施;而北宋之前,也是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因此宋太祖从兵权钱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特点,要注意材料中国“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行省官员……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等这几句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就比较简单了,只是知识的再现。
(4)综合上述材料,不难得出秦、汉、宋三代都在削弱地方势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从秦、汉、宋三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在不断创新发展;无论何种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都在不断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地方势力都在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管理体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