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段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封建”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其实是指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时代,所以实质这题是在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故选A。其它选项都是指帝制时代的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在评论唐太宗(???)
A.推行民族团结的政策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完善科举制
D.制定《唐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该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政治制度,题目中的封建指的是分邦建国,是分封制的含义,所以正确的是A项,B指的是王位的世袭制度C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D是秦朝的中央机构,均派出,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元朝这样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民族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进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加强统治
C.地方分权的方式便于管理元朝空前广大的疆域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 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 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 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故应选择D。A项错误,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划分的政策,无法做到共同的发展;B项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与材料意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之一。下列举措为分割相权的是:( )
①秦设御史大夫 ②唐设三省六部 ③北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设御史大夫职责是监察中央百官,辅佐丞相处理政事;清代的军机处并非分割相权,在明代相相权即被废除。因此①④错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参知政事都是为了分割相权的。因此②③正确。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三省六部制、宋参知政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