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国
| 前473年越灭吴
| 蔡国
| 公元前447年,楚灭蔡
|
莒国
| 公元前431年,楚灭莒
| 巴国
|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
|
越国
| 前306楚国灭越
| 宋国
|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
|
薛国
| 约前278齐、魏共灭薛
| 鲁国
|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
|
陈登元{国朝旧闻}记:战国时期共发生战争 191次,如果加入内乱,几乎年年战争
材料二?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材料三?赵武灵王依靠胡服骑射改革后所招募与建立的强大骑兵,在经营胡地的同时,出兵灭掉中山。史称其时山东之国,强莫如赵(《战国策·赵策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所获取的巨大成就,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三请概述赵武灵王的改革。(8分) (2)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虽说效果显著,但终究仅仅是一场军事改革,是不能与秦国的商鞅变法相提并论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赵武灵王改革不能与商鞅变法相提并论。(7分)
参考答案:(1)战国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弱肉强势。赵国居于四战之地,边境
本题解析: (1)结合材料“战国时期共发生战争 191次,如果加入内乱,几乎年年战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赵武灵王依靠胡服骑射改革后所招募与建立的强大骑兵,在经营胡地的同时,出兵灭掉中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所获取的巨大成就”可以概述赵武灵王的改革是赵国居于四战之地,边境所存在的严重危机。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改革使赵国成为军事强国。 (2)考查了改革的比较性认识。一般可以从是否对社会全面的变革、是不是标本兼治、改革是否全面深刻等方面进行比较性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秦孝公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二 商鞅变法规定,“编民为什伍”,五家为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监督,“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原因。 ????????????????????????????????????????????????????????????????????????????????????????????????????????????????????????????????????????????????????????????????? (2)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简要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 ?????????????????????????????????????????????????????????????????????????????????????????????????????????????????????????????????????????????????????????????????
参考答案:(1)秦地处西陲,位置偏僻,思想保守,受中原各国鄙视;经济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两组是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一组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综合上述三个研究小组的表现,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变法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组别:秦国组和北魏组。 (2)组别:北宋组。结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些重大改革在历史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也被一些物化的东西所定格。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典型雕刻大佛。前一幅为云冈石窟,其雕刻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突起,线条简明,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后一幅是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回答3—4题
 小题1: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小题2: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一种趋势 A.南北文化交流的特点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C.佛教传播加强的趋势 D.雕刻艺术不断成熟完善的趋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