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中国近代其一战役形式图,这一形势图反映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北伐战争
C.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地图上看,战场主要是在晋察冀等区域,在铁路沿线展开,故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A项是抗战时期的会战,但地理位置与题干不符;B项仅发展到长江流域;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决战,是在平津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和谈“双十协定”签署在即,蒋介石作《大中华歌》:“战胜强权,复兴中华。……实现三民主义,建立富强康乐大中华。”其真实目的是[???? ]
A.继承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B.表达自己重建国家的构想
C.玩弄政治骗术,坚持独裁
D.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己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强烈抵制,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并不顺利,英国人认为是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过少所致,于是英国强烈要求清政府增加通商口岸,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便伙同法国故意制造事端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D,A项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B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壮,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辛亥革命后广大底层民众对革命的情形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这说明辛亥革命对对农村影响有限,没有发动广大的民众参与革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上述史实。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对这次讲话的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蒋介石这次讲话发表于民国三十一年
B.“百周年”前所签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C.“光荣记录”指的是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
D.“光荣记录”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可知时间应该是1945年,应该是民国三十四年,所以A的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