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表明了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势力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除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运用法家思想,防止旧势力复辟,加强思想控制,建立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这一思想,这里所提倡的儒学本身广泛吸收了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故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对思想的控制,以服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在???????(???)
A.2001年11月11日
B.2002年11月11日
C.2003年11月11日
D.2004年11月11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诗经.十月之交》中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句话,往往被人用来形容春秋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意思是原先高高在上的突然跌落到谷底,原先在谷底的突然升到顶峰.下列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封邦建国
B.世卿世禄
C.有教无类
D.工商食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在春秋时代以前,平民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接受教育的都是些贵族。在自从春秋时代,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后,平民和贵族一样,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这样,平民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的提高了,贵族社会地位相对降低了。这就是“原先高高在上的突然跌落到谷底,原先在谷底的突然升到顶峰。”
这道题主要关注能体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几个选项,没有体现出这种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有?????????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在政治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开始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①与史实不符可排除,故选C。
点评:在这几年的高考中,世界格局演变一直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演变原因的分析及多极化中西欧和中国的内容。试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较大。在复习时特别注意“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近两年高考突出考查了“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等相关知识。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关于“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的考查应重点关注上述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读图1和图2,作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它们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对比性
B.记录的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C.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见证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图1是购物券,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图2 是股票,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A不是主要历史价值;B不对,股票不是记录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C不对,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选D。
点评:历史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