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二: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
参考答案:(1)国家:荷兰和法国。(2分)结果: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史实,可联系教材所学组织答案,注意时间限定:17、18世纪。(2)分析材料二,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可看出议会权力高于国王,且司法权不受国王约束等特点。(3)分析三段材料,材料一阐述了英国的殖民扩张情况,材料二阐述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情况,材料三给出的图片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机器,所以这道题实际是要求阐述殖民扩张、资产阶级代议制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如: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资金、市场等。代议制确立提供政治保障等。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既熟悉史实,也要有一定的分析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时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
请回答:(10分)
(1)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是如何实现的?(2分)
(2)如何理解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取得全面的胜利?(6分)
(3)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有何影响?(2分)
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促进财富增长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有
①蒸汽轮船航行在各大海洋上
②“珍妮纺纱机”被广泛运用于纺织业
③电动机和内燃机运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④电灯、电话、电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⑤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6分)纵观15~20世纪,在人类历史经历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五次发展机遇,但对中国和西方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到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正沐浴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
参考答案:(1)政治:欧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分)
思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的表现。具体表现在政治和思想上:在政治上欧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2)本题考查中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变革的原因。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正沐浴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没有进行工业革命变革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封建专制的空前强化;统治者的腐朽愚昧;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文化高压政策阻碍科技发展。
(3)本题考查世界连成一体的条件。世界连成一体是因为殖民扩张活动:商品与资本输出;交通与通讯事业的发展等。
(4)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这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而进行的主要活动:实业派:实业救国;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倡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践行民主共和;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5)本题考查新科技革命时期中国频频出错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频频出现失误。当时中国频频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为急于求成,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错误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根源“左”倾错误。
(6)本题考查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作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抓住这一机遇,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在坚持对内深化改革的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作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是:1986年,开始了复关谈判,后转为入世谈判;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1993年,批准开办沈阳、重庆、北京等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7)本题考查中国从经济和外交上融入世界的方式。在经济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外交上,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发展同世界大国、同周边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A.东西半球平等的交流
B.欧洲工业文明的到来
C.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D.英国成为新贸易中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引发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交往,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