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石质农具进行简单种植的原始农业经历了五六千年后,金属农具的发明,特别是铁质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从而开创了中国四千年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下列关于铁犁牛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牛耕技术和铁质工具
B.铁犁牛耕的采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汉代,牛耕逐渐普及中国
D.曲辕犁是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因此BCD表述正确,A错在“普遍采用”的说法。
点评: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有利于
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淡化传统的剥削关系
C.自耕农经济形式形成
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租佃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剥削关系,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自耕农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租佃关系体现的是自耕农经济的破产;租佃关系是土地兼并的产物,它的普遍化反映了土地兼并的严重。因此BCD均错。租佃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
点评:战国时期,租佃关系开始出现,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西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宋时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经济形态,明清时期发展为主要的形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资料统计,春秋后期各国共计约450万人,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250年间,人口迅速增加。造成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铁器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实行奖励生育政策
D.医学有巨大发展,人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右图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春秋战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右图是1995年发行的电话磁卡,卡上画面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天仙配》的故事发展脉络设计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可谓家喻户晓。

材料二?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判断在当时苏州的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从材料二中找出你判断的文字依据。(2分)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战期间创造“空前”丰厚利润的时代背景。(6分)
参考答案:(1)铁犁牛耕。(2分)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解决本题需要从图片上归纳信息,图片上中织女在织布,牛郎在耕田,牛郎的旁边是一头牛,由此可知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依据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注意不要回答成是“男耕女织”,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之一。
(2)第二问,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问题。材料中的“你耕田来我织布”表明的是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的模式的特点。材料中的整体内容表明了自给自足的特点,耕田能满足“食“的问题,妇女织布基本能满足穿衣问题。
(3)第三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