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人类文明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来源:www.91exam.org问题(24分)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可以成风。
----《明宪宗实录》
材料三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奢侈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1)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根据材料“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开东阁,廷贤人与谋议……与大臣辩论”等信息归纳措施。
(2)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概括提炼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 “不拘贵贱,上下仿效,习以成风”和材料二中 “率多侈靡, 揭(借)债不辞”信息概括归纳明朝奢侈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从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
(3)第一问,回忆所学,可以从财产资格、性别资格、种族资格三个方面归纳。第二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题目要求指向明确。关键是要注意结合史实,避免空发议论,违背了论从史出的史学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美代议制民主·英美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根据材料,属于同一类型的诸侯国是
A.陈与齐
B.杞与鲁
C.鲁与管
D.齐与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准确理解能力。史料强调了分封制的对象,有功臣、古代帝王、王族,但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由此可知:陈、杞属于古代帝王; 齐属于功臣;鲁、管属于同姓亲族,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自今以来,除谥法。” ——《资治通鉴》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的信息,联系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可知答案为B项;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