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汉书·元帝纪》载:“三月壬戌,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材料中的思想被称为(??)
A.大一统
B.天人感应
C.罢黜百家
D.表彰六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给出的“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 未烛其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巩固君权,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学说。即如果统治者不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于是历代帝王每遇灾荒经常思考自己的过错,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反映孔子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启发式教学,故选B。
点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继承三代学校教育,并进行创造性改革,对人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孔子教育思想的智慧,在今天也是值得人们去汲取的,它对于改革现代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有启迪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53~1957年
B.1953~1958年
C.1949~1953年
D.1953~1956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一五”计划应该从1953年初开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20年。一战期间,飞机、坦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应用于军事之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行地区不同
B.自治程度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法律依据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两幅图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西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
点评: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想,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注意与政治学科相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