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对明清丝织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丝织业的鼎盛时期
B.在苏州杭州都设织造局,专门生产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C.明中期发明了花楼机
D.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提花技术在汉代就出现。ABC项说法都正确。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特别是广东和福建,首先成为最著名的棉产区。明清时期棉作几遍及全国各省区。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华中湖北棉区,华北山东、河北等棉区,华东江苏、浙江棉区是当时的三大优势棉区。明清时期北方特别是山东的棉花大量输往江南,如东昌府高唐、恩县棉花
参考答案:(1)变化:棉花种植区域扩大,总面积增加;主要(优势)产区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官营手工业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
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新技术容易推广 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 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看到商人被分到了第一等,说明①?对,雍正帝认为这种情况很可笑,说明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③对。题干虽然是中材以下才读书入仕,当不能就此断定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②错误。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要含义,密切题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材料一:景德镇必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
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至宋景德年
,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
参考答案:(1)宋景德年间,奉皇帝之命造瓷器,因而得名。(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