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度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
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长征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A.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长征并没有实现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当时党的工作重心仍在农村,故排除掉含有③的选项,其他都符合史实,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伏击战属于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属于太原会战,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33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举行阅兵、宣誓、、授章、授旗仪式,纪念“八一”节。从此“八一”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蒋总统集》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出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参考答案:不同:蒋介石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材料一“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 可知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蒋介石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可知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材料三“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可知国民党当局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
点评:文献型材料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概括、(综合)分析能力等,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考查资料多为对联、诗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史籍文书等等。
对策:考生要全面阅读史料,找准史料反映的时间、空间和人物(主体对象)三要素,然后联系教材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回答。回答时请注意以下问题:切忌只看前两句,后面不看,以为全懂了,按习惯去做,结果文不对题;按要求回答,切忌不管几问,在第一问中全写完,二、三问便无话可说;可以多写几句,但前后答案不能矛盾。原则上一句话一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中,冯子材和刘铭传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地点分别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抗击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冯子材在镇南关、刘铭传在台湾抗击外国侵略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