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认为,“正是那场在大西洋岛国最先迸发、然后蔓延到整个欧美世界的技术、经济变革,开启了人类新文明的大门。”这一“新文明”与中华文明首次发生激烈碰撞是在 [???? ]
A、十八世纪上半期
B、十八世纪下半期
C、十九世纪上半期
D、十九世纪下半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同年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提出“立泯系派之见, 共赴国难”。这说明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党内部分成员和社会知识分子精英倡议国共双方停止争夺共同日本侵略的主张,A项符合题意,B D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此时尚未出现,答案选A项。
点评:材料从社会各界对“九·一八”事变发生作出回应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悟能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学生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史为鉴:(10分)
认真总结正确认识康乾盛世的得失,有利于我们辩证认识中国近代初期的形势。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图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
参考答案:(1)4分??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和世界近代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片信息可以分析的出,当时中国的周边大都变成了西方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工业革命,而中国还是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中愚昧无知。(2)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清政府的安于现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思想、军事上军备废弛这些都造成了中国后来的被动挨打的局面。(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较量,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的愚昧无知,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分析下列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学习雷锋好榜样”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蒋梦麟在《西潮》中说:“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这种态度的典型表现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对西方文化的排斥的态度,持有类似观点的最明显的是义和团运动,在运动中盲目排外。故选C。A项在指导思想和其它方面并不反对西方;BD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和落后的盲目排外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