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材料二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中国古代重要建筑的命名往往体现着君王的政治理念和抱负,康熙时期是否如雍正皇帝解释的“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客观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圆明园会遭到材料二的厄运,此局面和材料一有无内在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康熙帝在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中央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下列有关蒙古与清朝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末清初蒙古三大部归属或称臣于清
B.乾隆帝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C.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掌管蒙古各部
D.顺治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下列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收复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直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
(1)比较唐朝疆域与秦朝疆域,指出唐朝在哪两个区域拓展比较大,分别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朝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机构分别是什么?清朝是如何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清王朝(1644—1912年)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时期导致疆域变化的原因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北和东北。在西北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东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