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 ]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材料三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4、判断题 “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见得失。”下列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⑤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A、①③④
B、②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判断题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