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记载:元月十五日时,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出现了夜市,它最早出现于唐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意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而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他们不愿意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说明仍然没有摆脱重农抑商政策或观念的束缚,AD无从体现,C是表面现象,因此选B.
点评:中国古代随着商业的发展,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改善。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根本的改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坊市制度的打破是指允许商人,平民,贵族,官吏夜间出巡游玩,做生意,改变了过去城中严格执行宵禁政策,C项中人物夜里可以出去骑马游玩,夜市出现,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正确;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B说的是草市,是在宋代的时候得到很大的发展,D反映了政府对市的严格限制,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商人通过商业赚钱之后,一般都是用来买官、购买土地,这就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唐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洛阳商品经济繁荣
C.唐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D.唐政府抑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说明有专门机构管理市,且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规律: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减小,日益突出其生产性和商业性。②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改善。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根本的改变。③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密切联系。④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分布成相应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