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请回答:庚子年,中外间发生了一场较大的战争是什么战争?(3分)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为什么当时人们的态度“前后相较,差若天渊”?(4分)
(2)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
 
	参考答案: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原因:①《辛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庚子年,中外间发生了一场较大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签订条约前后,国人对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辛丑条约》签订后,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不推翻清政府,就不能救中国的思想正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2)仔细的分析材料“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并不难得出答案,丧权辱国指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铁路风潮指的是保路运动;武汉义旗指的是武昌起义;推翻专制共和兴说的是共和制的创立。(3)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已达到”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撺夺,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中国人民的革命的任务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孙中山的认识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际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恳盼之至。蒋中正。”下列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蒋介石希望建立国共联合政府
B.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
C.和平民主成为民心所向
D.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分析判断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而不是希望建立国共联合政府,在战争准备尚未充分,以及和平的压力下,才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战后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C.革命对象发生变化
D.思想领域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中国在1840年之前是封建社会;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到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最本质的象征。故选A。
点评: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
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
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伤洋乎?”“不问民”的信息形象反映出这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联系所学知识,《辛丑条约》关于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相关规定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答案为D。ABC项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加深的过程,《辛丑条约》签订后才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