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度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相权以加强皇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也就打破了贵族对官吏的世袭特权、垄断特权,同样道理,克里斯提尼用“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血缘部落”的意义也是在于打破原来的贵族靠血缘关系对官吏的世袭特权、垄断特权,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秦始皇的郡县制和克里斯提尼划分行政部落共同的进步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曹魏末年,颁布《魏官品令》,规定父辈的中正之“品”(现在的官品),成为其子弟起家任官的“资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选官的依据是?????????(???)
A.个人品质
B.官位品级
C.家世门第
D.知识才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父辈的中正之“品”(现在的官品),成为其子弟起家任官的“资品””可以看出,当时是依据门第的高底选拔官员。故选C。A项强调个人品质,主要是在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制度下;B项与材料重复;D项说法错误,科举制原则上是依据知识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所依据的标准等需要掌握是考试的重点。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需要重点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对其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地方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