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七)
2017-03-02 07:19: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
2、选择题 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是? ①继昌隆缫丝厂?② 开平矿务局?③轮船招商局?④发昌机器厂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选择题 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主要是因为 ( ) A.晋商财力雄厚 B.小农经济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
4、选择题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 市民文学兴盛 ③ 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年代
| 商办企业
| 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 外商企业
|
设厂数(家)
| 资本(千元)
| 设厂教(家)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家)
| 资本(千元)
|
1872~1894年
| 53
| 4 697
| 19
| 16 196
| 103
| 28 000
|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 工场数(家)
| 职工数(万)
| 人口总数约(万)
|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 不用动力
| 合计
|
山东
| 121
| 815
| 936
| 2.477 4
| 3 792
|
江苏
| 149
| 1 139
| 1 288
| 14.267 8
| 2 588
|
安徽
| -
| 386
| 386
| 2.468
| 1 622
|
湖北
| 17
| 515
| 532
| 3.679
| 3 414
|
云南
| -
| -
| -
| -
| 932
|
贵州
| -
| 17
| 17
| 0.060 6
| 966
|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