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社会转型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第3页
问题:
(1)材料中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40年以来“接踵而来外力冲击”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中的“独特性”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接踵而来外力冲击’下中国社会内部‘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 1.观点明确 2.史实充分 3.论述透彻 4.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5.不少于6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是指“接踵而来外力冲击”。“接踵而来外力冲击”是指:自1840年以来外国或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组成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及其影响;还有不断东渐的西学、西洋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2)“独特性”指:正是在“接踵而来外力冲击”下又导致了中国社会内部的自身变革,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或变化,所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更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与古代中国社会、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所不同的,也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3) “略”(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意向
| 不可避免
| 可获得政治解决
| 应该绝对避免
| 可获得速战速胜
| 无回答
|
人数
| 170
| 110
| 423
| 244
| 20
|
?
这不能说明
A、学生的政治预见能力有限?
B、和平是当时人民的最大愿望
C、国统区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抱有一定的幻想?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辛亥革命同时完成:
[? ]
A.政治革命
B.民族革命
C.社会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中所说的革命发生在(?)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苏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内容该政权“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指的是受苏联的影响,所以B符合题意,中共受苏联的影响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虽然人们不太了解,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依然进行,符合题意,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