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徐继畲所著的是(? )
A.《康辅纪行》
B.《瀛环志略》
C.《四洲志》
D.《各国律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考查新思想萌发时期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徐继畲的代表作品是《瀛环志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0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可知梁启超的态度是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题干材料选自他的《欧游心影录》,
表达了他对西方文化的怀疑,对东方文明的期待。一战给人们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当时不止梁启超,凡对人类命运略表关注的东西方学人,都在思考着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除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好处外,是否也有值得反思、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他们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而以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文明似乎正好可以用来补西方文明之穷,这在梁启超那里的表现,就是比较审慎地提出了东西文化融合的看法。B正确;A是洋务派主张;CD材料没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势”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2分)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变易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源远流长,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或有优良传统);服务于政治生活,深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或与政治经济紧密结合);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积极影响:为中国古代和近代前期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2)变化:由传统的变易史观发展为近代历史进化论;研究方法由直观走向科学;研究目标由封建体系向近代社会转化;适用范围由政治和哲学变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原因:中国古代变易观的弊端;工业文明的冲击,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播与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东西文化的融合与反思。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可知源远流长,而且发展丰富; 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可知服务于政治生活,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可知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根据材料二信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回答。
(2)根据材料三信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概括回答,再结合近代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主观因素、传统文化弊端等几个角度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图片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该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3分)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4分)
(3) 图三所示人物是谁?简要介绍一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举两件事例)(3分)
(4)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分)
(2)康有为;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4分)
(3)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积极倡导文学革命(3分)
(4)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的作者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是
[?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