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达成了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协议
C.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使陷入僵局的会议圆满成功
D.中国与日本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CHINA”、“中国代表团成员喜形于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A。
点评: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加快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而建立的组织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受日本对中国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行动影响,2012年9月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庆典被推迟。201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
A.20周年
B.30周年
C.40周年
D.50周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12年是40周年,故选C。AB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逐渐是以大国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此外,新中国50年代的外交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
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十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以上材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B.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抵制
C.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D.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美国家庭从抵制“中国制造”到“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样一个过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B项并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材料中没有提及抵制“中国制造”的原因,故C排除;能够进入美国市场的只是中国产品的一部分,故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全球化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大日本帝国宪法》以下列哪个国家的宪法为蓝本( )
A.英国
B.德意志帝国
C.法国
D.美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大日本帝国宪法》具有较强的专制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选择以富有军国主义色彩、最能维护君主权力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而英、法、美三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其宪法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性。因此,可排除A、C、D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