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 其母所铸,以前我们称之为“司母戊鼎”。后来一些专家根据大量甲骨文解读,认为商代的字体比较自由,正写反写都可以。2011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i)母戊鼎”改名“后(hou)母戊鼎”?,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这种修改反映出

[? ]
A.史料解读的多样性?
B.分封制与礼制的结合
C.甲骨文金文的矛盾?
D.一手史料可信度有限
2、判断题 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自见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面几种学习方法最符合埃尔顿的观点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
B.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D.重视调查研究
3、判断题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4、判断题 在学生们对“历史”一词的解读中,理解正确的是

[? ]
A.历史是史学记录
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C.历史可任意评说
D.应“实事”而“求是”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下图,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别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2500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铸、凿各种刀具,从而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论郭沫若三十年的学术争鸣》

墨子
请完成:
(1)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中信息所体现出的历史现象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将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段历史的评价,甲乙两组进行讨论,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