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结合示例概括下列五位人物思想的精髓、提出了中国社会哪些问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完成下表。?(要求:表述成文,语言简练)?

参考答案:(1)“仁”和“礼”。
(2)三民主义。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的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5)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曾言“我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思想
B.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C.实际包含了一种社会和谐的成份,有积极意义
D.是一种主张社会倒退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民生问题既是老百姓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政权兴衰的根本问题。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下列政策符合其主张的是?
[? ]
A.重农抑商
B.编户齐民
C.均田免粮
D.轻徭薄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故屡治而屡为患。”“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林则徐提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国家和商人都有利。实行“重商力”,要有好的政策。在救灾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米商的利益,要利用商人的积极性战胜粮荒。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做法。林则徐、魏源等力主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有识之士认为,把漕运改为海运,省力省时省钱,益国利民。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有识之士提出从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从兴修水利、重商力、准开矿、与外通商、提倡海运、革除漕运积弊等方面发展经济。评价:由于顽固派的专权,未能立即发挥大的作用。但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向近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