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两项应排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同时在材料中也根本没有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所以D项也应排除。从题中“收买”“造”“转卖兴贩”等内容可以看出C项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中等,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除了材料中涉及到的广告等信息以外,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代的“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A、C、D三项的表述与史实相符;C项中的“机工”“机户”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宋代”。故本题应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苏州全晋会馆(右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古运河西岸,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当时苏州运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 ?
②晋商注重联络乡谊
③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
④全晋会馆是从事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明清时期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②③理解正确,④不对,会馆不是专门的金融机构。
点评:所谓组合式选择题,就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根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它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对历史线索或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程度和判断推理等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政治性城市之特色,到西周已十分明显,西周所建立之城市,确立了今后两三千年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吴越春秋》中说:‘筑成以卫君,造郭以居民。’……其[军事]防御性能十分明确。”
——引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材料三?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材料四?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影响农村,城市的比较利益的优势也诱导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
材料五? 1860年-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19.8%上升到39.6%,这一速度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美国城市化也面临者一些问题,工业资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建设了全新的城市,没有规划,管理混乱;……杂乱无章的城市管理加剧了城市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城市人口拥挤,房屋建设简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如室内照明,通风差;许多地方缺少排污系统又无污物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横流。恶劣的环境导致霍乱、伤寒四处蔓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古代早期城市的主要功能。(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3分)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五概括在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哪些问题?(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4分)
(1)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防御要塞。(2分)
(2)特点:起步早;速度快;以发展新城市为主。(3分)
原因:①农业革命(圈地运动)和商业革命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②工业革命大量促进新型工业城市的涌现;
③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一批城镇的兴起;
④城市新生活的诱惑,广大农民自发涌入城市。(任意三点得3分)
(3)问题:城市管理混乱;人口拥挤,房屋简陋;基础设施落后;疾病蔓延。(4分)
(4)认识: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A.城郊“草市”的形成
B.“市”突破城的界限
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
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货物于井边货卖”以及“市井”、“闾肆”的信息说明城市中商业区出现,故本题选择C;“草市”的形成与南北朝,“市”突破城的界限是在北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材料中没有反映,故ABD均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