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中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说:西方殖民者在亚洲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建设性的使命”的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指的是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商品输出,就是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这些商品包括鸦片、西方列强本国的手工工厂所生产的产品,或者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很少),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例如在中国投资开办工厂,借大量高额利息的国债。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B.控制中国海关
C.倾销商品
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世纪末,西方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急剧扩大且更加集中,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成了侵略的最主要手段。对华而言,列强为争夺资本投资场所也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寻找投资场所的重要的表现就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另一个方面,由于《马关条约》签订的刺激,列强在1897年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D项符合要求。A、B、C三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华侵略的主要手段,因此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国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①清政府已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已经结束了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③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
④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促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军阀两种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国共产党“三大”宣传内容不反映中国共产党:(?)
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B.希望国民党进行改组
C.主张与国民党实现合并
D.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材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三大”宣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C项“主张与国民党实现合并”在材料中并无反映,同时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两党合作方式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故选取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