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入对俄国作战并发表声明:“如果不在多瑙河挡住俄国人,我们将不得不在印度河阻挡他们”结合史实对英国这段声明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俄国入侵土耳其,企图把势力扩张到地中海地区
②英国人加入对俄作战,是为了帮助土耳其抵御俄国的侵略
③俄国入侵土耳其,严重威胁了英国在中东等地的殖民利益
④英俄在争夺土耳其问题上诉诸战争,是两国长期争霸矛盾激化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4分)
参考答案:(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分)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2分)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2分)
(4)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3分)
实质: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1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相关考查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一问概括回答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解放农民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第二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抓住“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赎买了土地”。不难概括出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的变化,即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第三问根据材料提炼信息。“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不肯缴代役金”,“拒绝服役”等,说明了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第四问改革的影响从进步性与局限性来回答。进步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仍然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苏醒,实始于……之后也。”
材料三?《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俄国史》
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及采取该方式的原因。(4分)
(2)导致材料中二、三中两国梦醒的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3)据材料四,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7分)
参考答案:(1)方式:托古改制(1分)。原因: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及软弱妥协性;为减少改革的阻力(3分)。
(2)事件:中国:甲午战争。俄国:克里米亚战争(2分)
(3)政治特点: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但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2分)论证: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的改革。(4分)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1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可知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借助孔子名义宣传变法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戊戌变法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受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刺激。
(3)注意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政治状况分析,一方面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有利于政治近代化,另一方面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7分)
(3)有人说:“二一九法令”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2分)
(2)“暂时义务农民”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完全自由”的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拥有私产。(4分)
不符合实际。(1分)改革后取得“自由”的农民还要受控制在地主贵族手中的村社管理,农民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依然存在。(2分)
(3)①通过改革,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封建生产关系遭到破坏,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它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②改革是在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它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沙皇专制得到了维护。所以说,它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4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既要解放农民,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2)“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可知“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的区别。后面一小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3)本问实际是考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客观的进行评价。
点评: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考点在对改革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的准确把握,注意与同时期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