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2017-03-02 08:16: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元元黎民”是指老百姓,材料“得免于战国”是指避免战乱,取得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ABC三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使大夫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选C。A项掌管军事;B项是九卿之一,负责司法;D项负责监察中央百官。 考点:三公九卿制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秦朝的中枢权力机构。秦朝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三公即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三公九卿的推行是我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的重要标志。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 ——叶凤毛《内阁小记·自序》 材料二: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 材料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固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皆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枢桓记略》卷一 材料四: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傣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一 材料五: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 ——《枢桓记略》卷一 请回答: (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 (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主要机构有:内阁、六部、内三院、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2)议政王大臣“不请世务”,办事能力低下;军机处的设置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政可议,成为空衔;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由“贵胄世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的限制。 (3)康熙帝设南书房以分散内阁权力;雍正帝增设军机处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实权;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嘉庆帝削弱军机大臣的“承旨、出政”权力,下令各部院文武官员的奏折不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直接承奏皇帝。
本题解析:此题所提供的五则材料,集中反映了清初中央机构的设置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情况。此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运用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材料—所述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4分)
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2)“主权在民”的原则.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3)材料一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材料二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签署,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
本题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中的“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可知依据是来源于“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因为材料一出自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虽然叫宪法大纲,但仍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利,所以它的实质还是封建性质的。《钦定宪法大纲》属于封建专制性质的文件。 (2) 根据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根据材料中“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可知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3)本问是在第一问和第二问的基础上回答的,具有逐层深入的特点。根据第一和第二问的答案,可知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材料一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材料二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 根据材料帐的“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可知通过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签署,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三个方面来限制了总统的权利。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宋太祖撤销殿前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最高级将领,而以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变成为禁军的最高将领,合称“三衙”。“两司三衙合十二员,分天下兵而领之。”……北宋名臣李纲曾赞曰:“在祖宗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祖宗之明智”。宋太祖还以文臣充任地方军职,实行以文制武。 …… 宋太祖设阶级法,明确军队内部的等级尊卑关系……使各级军校,各司其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将帅绝对服从皇帝,军队绝对服从中央。……太祖还设立更戍法,以“强干弱枝”、“内外相维”为军事部署的指导方针,因此大量禁军驻守外地。政府规定,除殿前的捧日、天武两军外,其余诸军“皆番戍诸路,有事即以征讨”。禁军的驻地经常更换,轮流戍守边陲。 -----摘编自顾吉辰《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威的举措》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采取的军事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太祖的这些措施。(9分)
参考答案: (1)军事措施:调整军事机构,设立禁军,将军权分握兵、调兵、统兵三部分,以文臣任军职;设立阶级法明确尊卑关系,设立更戍法,经常更换禁军的驻地。(6分) (2)评价:军权的分散,以文臣任军职等做法保证了皇帝的军权,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阶级法的实行,使下级服从上级,军队服从中央;更戍法的实行,避免军队与地方的勾结,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9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撤销殿前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最高级将领……合称“三衙”” “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以文臣充任地方军职” “设立更戍法……禁军的驻地经常更换”进行概括。 (2)结合所学知识,辩证的评价宋太祖的这些措施。保证了军权操之于皇帝,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但是也造成军队战斗力衰退,是造成此后北宋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