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B.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C.共同点主要指双方的共同利益
D.新的开始指中美两国全面合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处于对抗状态。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因此ABC表述正确,D错在“全面合作”,1978年中美才正式建交,中美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点评:、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1)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
(2)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在台湾问题上,虽然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美国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美国仍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美国在台湾还驻有军队并与台湾维持着1954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这种状态下的中美两国关系,不能说是完全实现了正常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所学可知,C与D明显错误,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孟子并不否定专制王权,只是希望统治者注意爱惜民力、体察民情而已;A错误,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的是启蒙思想家。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周恩来年谱》载:“本日(1971年4月7 日),根据毛泽东作出的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对外宣布正式邀请美国队访华。”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新的严重威胁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l971年4月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主要是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边界陈兵百万威胁中国,于是中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段话蕴含了
A.朴素辩证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
C.道法自然思想
D.天人合一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自然为之也”体现了自然界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何劳人为乎”意为没必要人为去干预,即老子所说的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是道法自然思想的进一步延伸,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B不合题意;而A与题意无关,D是董仲舒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