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这部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③北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共一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判断题 (23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6分)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在此得以遵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日本虽然吐出了一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强也承认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一些权益。
——马龙《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各自获得的利益。(6分)
材料三?《杀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右图)。该漫画刊登于1937年10月23日《战时画刊》上。
(3)下图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概述其历史事实,并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中国政局产生的影响。(7分)

材料四?二战以后,日本在战败和被美军占领的特殊条件下,选择了一条作为“通商国家”而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经济立国”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在外交上,战后日本实施的是“典型的小国外交”。……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发表了关于争当政治大国的言论,他在一次演说中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金熙德《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理念与论争》
(4)用一句话说明材料四中“典型的小国外交”的含义,并分析日本从“小国外交”转变为“大国战略”的原因。(4分)
3、判断题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4、判断题 抗战宣传画

请问:
(1)你从该宣传画中读出哪些历史信息?依据分别是什么?(8分)
(2)如要核实你对该画认识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至少写出4个,共4分)
5、判断题 (26分)武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把“近代武汉之父”的荣誉桂冠,献给晚清的洋务重臣张之洞(1889—1907年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大力推行“湖北新政”: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促进了武汉跨越式的发展。清末武汉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仅次于上海,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毛泽东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孙中山则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材料二? 1926年11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迁都武汉。但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竭力主张迁都南昌,他提出的理由是:政治应与军事配合,党政中央应与总司令部在一起……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武汉。而蒋介石却在1926年l 2月31日宣称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已迁至南昌,并截留经过南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国民政府委员……1
927年1月3日,武汉政府举行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的庆祝大会,而蒋介石致电武汉称,根据南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以及北伐军发展情况,主张国民政府暂设南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大力推行“湖北新政”背景。(4分)毛泽东为什么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8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广州国民政府要迁都武汉?(6分)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说明什么问题?(2分)
(4)为了继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武汉国民政府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