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08苏北三市第一学期期末)分析1912—1922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③张謇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另外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在故③④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1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指出,今年我国吸引外资将继续平稳增长,预计增速达10%以上。外资的引进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这主要得益于
[? ]
A.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本流动的国际化
C.美国大量投资中国市场
D.世界银行的长期贷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参会代表们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②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③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④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同志恢复名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根据图表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认识失误的表现和影响。
(2)观察上述材料,分别描述柱状图反映的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导致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成为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建国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2)状况:从1958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和“文革”初期经济状况恶化。原因:前者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者是“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时间限制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答出表现和影响。回答第(2)问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中所给的数字,根据数字可看出粮食产量、工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在下降。然后再根据图示中的两个时期在经济方面的失误答出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代文人刘迎在诗中写到:“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鹊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什么叫榷场?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并立,政府在边境上设立的收税市场叫榷场。如宋辽边境上的榷场,有雄州、霸州,宋朝商人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交往的频繁,宋朝的制度、印刷等技术传往辽,辽的工匠依照宋瓷制造日用器皿,雕印书籍。榷场的设立,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十分密切,虽然边境上弥漫着战争气氛,但各民族人民为维持生计,仍然保持贸易交往。尽管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乃是历史的主流。
本题解析:
此题的特点是将材料的回答揉在一起,借题发挥,同时集中了材料和问答题在试题功能方面的优点,并使之互为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材料题和问答题的某些不足或局限性,能够较全面的、灵活有效的考查以思维为核心的初步史学研究能力。此题的特点“小切口、深分析”,试题先引用是诗句,要求在理论和史实的结合上,解释榷场这一概念,这就是回答问题的角度。然后,从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和一般规律去分析此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它符合对事物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可以通过此题,全面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这一重要内容理解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