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那次的战争(注:发生于1840—1842年)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分别说明你对“两方面理由”的理解。(4分)
(2)为什么说“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4分)
(3)你如何看待这次战争的实质,简述理由。(4分)
2、判断题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同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3、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二?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其自身的发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4分)
(2)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分)
(3)结合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说一说你怎样理解“中国奇迹的核心”。(3分)
(4)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现代化有何认识。(2分)
4、判断题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5、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