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对仁义礼乐的态度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4分)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4分)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指出梁启超新的道德观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无奈选择。治国理念:顺应自然,无为而治(4分)
(2)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文主义,个人私欲膨胀;伏尔泰重视道德建设。(4分)
原因:对中国儒学的推崇;对理性的推崇;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成熟(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任答两点)(4分)
(3)特点:以家庭为中心;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4分)
主要原因:建立集体民主和强大国家的需要;或者:民族危机的加深。(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出处“老子”可以得出,考查的是道家思想主张,引文大致意思为:世人失去道,圣人才教人以德。道德善良失去后,圣人才教人以仁。失去仁义之心,圣人才教人以礼。而倡导礼就是忠信的缺乏,这也是祸乱的源头。联系所学知识,得出老子的处世哲学。
根据材料所述,文艺复兴过度强调人的欲望,为了防止社会动乱伏尔泰指出“遵从孔子法规”,强调人的道德建设。“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可得出伏尔泰对中国儒学的崇拜,结合所学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所述家庭伦理道德“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而”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可以得出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可得得出以家庭为中心。根据所学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他思想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符合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D.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读懂材料不难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在2l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六号飞船
D.“神舟”五号飞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发射于1970年,是20世纪中的航天成就,所以排除A项。“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于1970年,也不是21世纪的航天成就,所以排除B项。?“神舟”六号飞船与神五飞船都是土载人飞船,但神五在神六前,所以应该是神五是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分)中美关系无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从长远角度出发,都至关重要,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杜鲁门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的国家蔓延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并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的基点是什么?(5分)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二十年来,我们两国(指中美)隔着一条敌视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这种敌视和对抗不仅在中美两大民族之间造成了整整一代人的互相隔绝,而且在两国人民的心里埋下了误解的种子。这段历史所产生的阴影,给后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
——曾劲松《中美关系》
材料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2)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十多年中美关系处在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一、材料四杜鲁门和尼克松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有何不同?(5分)
材料五?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 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3)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得到改善,中美关系得以改善和中美建交的根本前提是什么?请指出中美两国遵循的外交根本原则。(6分)
材料六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的太平洋政策》一文,明确表示美国今后的战略重点将向亚洲转移。希拉里·克林顿在文章中说:“未来的政治将决定于亚洲,而不是阿畜汗或伊拉克。美国将置身于行动的中心……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
(4)比较材料五与材料六美国的亚太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4分)
参考答案:(1)特点: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基点: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1分)
(2)关系状况:敌视和对抗(1分),杜鲁门采取较为强硬的冷战政策(1分),尼克松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排斥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有着共同国家利益的国家进行交往(3分)。
(3)当时的中美两国符合共同利益(2分),改善前提: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分),建交前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1分)。维护国家利益是中美两国外交的根本原则(2分)。
(4)由放弃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到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谋求对这一地区的霸权(2分),意味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对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杜鲁门1948年的言论将矛头指向共产主义,可以判断出当时国际上两大阵营的对立;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直接概括。
(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直接得出;第二小问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得出。
(3)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四中“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可以判断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五可以概括答案,注意理解“(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更是强调台湾问题;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对于任何国家,外交的根本原则是维护本国利益。
(4)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五、六比较出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变化;第二小问是建立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的,考查的是美国战略的变化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百家争鸣
B.独尊儒术
C.维新变法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B不对,独尊儒术为汉代董仲舒提出,体现了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思想解放;C D不对,维新变法、五四运动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A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