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一位思想家和他的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那位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这位思想家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这位思想家是?
[? ]
A、荀子
B、朱熹
C、程颐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参加完与陆九渊的鹅湖学术辩论后,途经武夷山分水关,写下《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暗喻朱、陆二人在理学上有“异”有“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东”指朱熹认为理是“生物之本也”,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②“西东”指“陆之教人为太简”、“朱之教人为支离”。
③“合处”指都强调格物致知以“致良知”
④“合处”指两人思想基础都是儒学,沿袭着封建伦理道德观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种观念源于理学提倡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二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弊。“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存天理,灭人欲”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 ]
A.庄周
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