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和材料所示的时代背景结合,比较选项,看哪一个更切合题意。史料中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题中所指主要为从事商业的人比从事农业的人富有,导致去农而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比以前增多,史料本意说明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程度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 ]
A、韩非子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材料: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述?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C.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明末清初时期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儒学,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因此选D。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
点评:本专题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