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
B.1895年
C.1907年
D.191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立宪”“议院”等“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反映了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故选C。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之清末“预备立宪”。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谢尔(前联邦德国外交部长)曾指出:“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句话说明了(?)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④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二战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增。材料表明西欧各国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反映出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但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并没有超过美国,③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无法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老照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照片1?八国联军镜头下的中国人?照片2?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比较照片1、照片2,提取两项相关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信息:晚清男装为长袍,民国出现西装或中山装。
说明: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的开放,西方的服饰文化影响中国。
示例二:
信息:妇女不再缠足;女装变成了改良的紧身旗袍,展现出女子的曲线美。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律废除了妇女缠足;平等、自由思想下的妇女追求个性解放。
示例三:信息:断发。
说明:略。(12分。谈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对比两幅图片,从男女服饰、妇女缠足、男子断发等角度概述民国时期与清末相比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济贫以安抚广大民众
B.政治的最高目标是仁政
C.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D.实行变法奖励耕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统一的”表明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
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
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D.保证武器生产
以满足战争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