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共中央仍主张城市中心道路,再结合时间193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已经开辟,这说明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故D项正确,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俄国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实际,故A项错误; 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此时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故B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有:

①魏源?②康有为?③孙中山?④张謇?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词“资产阶级”,可以排除①⑤。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不符合题干中的“政治制度的革新”。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度,并领导了辛亥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民国二十六年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要求共产党彻底取消红军与苏维埃政府、根本停止赤化宣传、根本停止阶级斗争等。这一文件颁布后
A.中共为联蒋抗日做出方针、政策的调整
B.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
C.中共揭露了蒋介石欺骗伎俩,反蒋抗日
D.国共互相猜忌,陷入内战之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可知民国二十六年情况的描述是1937年,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夕,B不符合史实;C、D题干没反映;题干中反映的内容是面对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两党合作,中共作出的政策调整。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位于湖北汀泗桥的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该战役打击的对象是

[?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冯玉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 年10 月(国民政府)以“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名义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这个条例规定:凡被国民党军队攻占的已经实行过土地革命的地区,均组织“农村兴复委员”,对已被“分散之田地及其他不动产”,“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以邓演达以代表的第三党在纲领文件《政治主张》中规定)由国民会议规定土地法。确定农户占有耕地的最高额与最低额,及国家收买土地的定价法,国家以全国国有土地为抵押,发行50 年长期公债,将最高限额以外的私人土地和公共团体的土地收买为国有,将一切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其他反革命团体的全部财产没收为国有,将所有收为国有的土地,分配给耕作的农民,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和收益权,土地不得私行买卖。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20 世纪30 年代毛泽东制定的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以农民原来所耕种的田地为基础,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
(2)归纳指出材料二中有关土地问题的主张和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二中主张的相同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1)恢复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反攻倒算。反映了国民党在农村以地主经济为基础和其反动实质。
(2)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反对暴力手段,主张用和平收买方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相同: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主张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表明中共和第三党都 91ExaM.org反对大地主的统治而要求民主,这也正是二者以后合作的基础。
本题解析:
三则材料是20 世纪30 年代初期不同阶级和派别有关土地问题政策或思想,设问着重考查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和评价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此题的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各个阶级的思想及其本质,即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他的目的是恢复地主土地所有制,第三党和中共首次进行合作,故第三党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