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3-02 08:56: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西周礼制”即西周的礼乐制度。“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即殉葬有明显的等级,不能逾越。“春秋时期诸侯九鼎殉葬”可见西周的礼乐制度遭破坏。根据知识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礼乐崩溃,分封制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遭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文科班同学开展关于“唐宋婚姻”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资料。据此分析,唐宋时婚姻发生变化的因素是? 小组一: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小组二:郑樵《通志》: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小组三:在宋代,富商取宗室女的现象已司空见惯 ①世家大族的衰落?②科举制的发展?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民族融合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选择项主干问题是“唐宋时婚姻发生变化的因素”,能入选的必须是与“婚姻”直接关联的历史因素。小组一的资料表明,唐朝开创者李渊曾任隋末太原留守,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大,唐代婚姻观念及礼仪较为开放,不如宋代保守,这是④入选的理由;小组二的资料表明,五代以来,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这与婚姻无直接关联),婚姻也不特别强调门当户对,故①可入选但②不能入选;小组三的资料表明,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皇帝家族的女孩)的现象很普遍,③可入选;即本题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4分)腐败,这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痼疾,始终是世人永恒不齿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二? 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l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一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 材料三?肖玉壁在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报的方法欺瞒上级。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把信带给毛泽东,毛泽东问:“肖玉壁贪污了多少钱?"林伯渠答:“3000元。"毛泽东又问:“他的态度怎样?"林伯渠说:“他给您写了一封信,要求您看在他过去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战死在战场上。"毛泽东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肖玉壁被执行枪决后,《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摘编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肖玉壁”案的重大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3分) (1)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3分) 成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完善。(4分) (3)态度:坚决打击。(1分) 意义:教育警醒了干部,推动政府廉政建设;赢得民心,有利于边区政府巩固;有利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由此可以总结出唐朝发腐败的措施有: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 (2)依据材料中“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由此可以总结英国反腐的措施: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结束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直接得出中共的态度是坚决打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可以总结出一、起到警醒其他干部的作用;二、赢得民心;三、有利于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 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削弱相权 B.废除三省六郡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限制君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度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其“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是宰相制度被废除,削弱了相权,君权加强。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故选D,A项排除;BC项无从反映。 考点:古代限制皇权的思想 点评: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不断地发展是这一体制的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皇权的不断的加强越来越阻碍社会的进步,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此时尚未出现近代启蒙思想家宣扬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主要是想着通过扩大相权限制君权。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汉初分封诸侯的根本目的在于 A.形成“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 B.防止郡县长官专权 C.准备在必要时“清君侧” D.巩固西汉政权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