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原因是
A.私人资本家既拥护宪法又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B.当时政府困难,无力一次性支付资金
C.人民政府已经掌握政权
D.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的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注意题干要求,不要误解为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而是问改造中为什么用赎买的政策,否则就容易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12分)
参考答案:
①含义:西方的“霸道”文化是指重视物质文明,用武力和强权推进文明发展的文化;东方的“王道”文化则重视道德精神力量,强调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4分)
②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开放、扩张的本质特征,以及科技进步使西方形成了“霸道”文化;中国自然经济封闭、落后、保守,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中国形成“王道”文化。(4分)
③不向文化的影响:西方“霸道”文化推动西方用武力和强权征服世界,促进西方快速发展;“霸道”文化不利于构建和平和谐的国际关系;东方的“王道”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构建,但导致近代中国保守落后,物质文明和科技进步缓慢,进一步拉大了与两方的差距。(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评价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对两种文化进行必要的解释,依据材料“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可知西方的“霸道”文化侧重于物质文明,采用武力与强权的手段;由“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可知东方的“王道”文化侧重于思想道德,强调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其次结合中西方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西方追逐利润的本质,东方自然经济的封闭、落后、保守等;最后对两种文化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述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有?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在政治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开始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①与史实不符可排除,故选C。
点评:在这几年的高考中,世界格局演变一直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演变原因的分析及多极化中西欧和中国的内容。试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较大。在复习时特别注意“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近两年高考突出考查了“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等相关知识。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关于“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的考查应重点关注上述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东盟大事年表

——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
(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冷战,越南战争。
(2)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同;合作领域是先政治后经济;政治目标是地区稳定;经济一体化水平低。
(3)从共同关心的问题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逐步推进区域化;不排外,加强与区域外的合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二十年(1957—1976)之久的长期中,我党在两个问题上一再失误。试问这两个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发展的?从中我们有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两大问题:①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内主要矛盾的问题,即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的问题。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问题,即如何确定规模与速度的问题。
相互影响:①l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成为日后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②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经济建设上急噪冒进,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③.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成为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④.60年代,“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终于导致了十年“文革”动乱,国内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认识国情,认清社会主要矛盾,既要防右,又要防“左”,并且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找出历史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的能力。此题的关键是答好第一问题,做好了第一问题,其他两问就会迎刃而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正确认识国情,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否则就会失误。当时我国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美帝对新中国敌视和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往往容易急于求成,追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同时往往会对阶级斗争问题比较敏感,对阶级斗争形势会估计得过于严重,导致失误。回答第二问时,要注意是回答相互影响发展情况。本题的关健重在对材料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