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多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一所的速度增加。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材料二:苏格拉底与孔子,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被称为“圣人”。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话就是人生格言。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材料三:孔子行教画像2011年10月1日以“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这段时长只有30秒的短片将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传递给世界。……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设以来,截至2011年5月,全球已有101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
——《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并说明这些主张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
(2)孔子的主张:①核心思想是“仁”,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②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③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④哲学:中庸之道,“过犹不及”;⑤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与苏格拉底相比,两人主张的共同点都是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不同点是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3)孔子思想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义轻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思想仍是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
(4)对中国的影响: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的进一步提高等。对世界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等。(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至少各有一个方面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思想
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近代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他们的相同目的是
A.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B.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C.确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否定守旧思想推进社会变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要在中国进行变革。所以他们的相同目的是社会变革方面,选项D更加合适,因此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人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提出“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思想,这人应该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两位东西方先哲为建设理想社会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里士多德

孔子
(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谐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孔子提出“仁”(或“礼”、“中庸”);亚里士多德提倡理性,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或主张“中道”)。缺陷:模糊了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
(2)孙中山“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不同: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差别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