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初,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法解决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应对经济危机。而同时期的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工业化迅速发展。故“它行得通”,对美国来说指罗斯福新政,对苏联来说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评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B.没有冲击斯大林体制,只具有消极作用
C.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D.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改革成效不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但它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现象中与这一模式相符合的是(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D.重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斯大林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项是其表现之一。其余选项虽是一些经济政策,但与题干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