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
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日益半封建化
C.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理解题意:紧扣题中限制语“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题眼是“最根本性影响”。结合所学可知:A、B、C、D四项所述都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从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看,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根本的影响是经济领域中的。故B项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9年2月12日,中国外交部就法国佳士得公司将要拍卖圆明园兔首铜像和鼠首铜像一事表态“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你知道这些文物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者夺走的吗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请问红军在什么背景下开始长征的?简述红军长征的经过。在事实上重新确立毛泽东为红军领导人的会议的意义?
参考答案:1933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敌人采取碉堡推进政策,包围中央苏区。由于红军领导人采取了错误的方针,红军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瑞金 —— 突破封锁线 —— 强渡乌江 —— 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翻越夹金山 —— 穿过草地 —— 进入甘陕 —— 会宁会师。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本题解析:1933年,蒋介石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红军领导人采取错误的方针未能打退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重新毛泽东为红军领导人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8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
(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近代前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内容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方式的异同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1)回答此问题需要对条约相当的熟悉,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就相同点来说,性质上是一样的,内容上有相同之处;就不同点来说,反映了列强不同阶段的侵略要求。(2)从《辛丑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侵略的代理人,成为了列强侵略的工具。(3)回答列强侵华的趋势,回答时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入手组织答案。经济上在华的特权不断地加大,在政治上开始实行通过控制中国政府来扩大对华的侵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规定
[? ]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平均分配农副产品
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天下人人不受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