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住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艾,少私义则套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彼,重徒则死处而无二虑。舍奉而事末则不夸。不夸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柬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徒,轻迁徙,则国家有惠,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吉,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1分)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1)重农抑商政策(1分)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4分)
(2)指商品经济。(1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市民文化兴起等。(4分)
(3)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分)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居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衰落。(4分)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中国古代经济,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以及在中国古代两个主要时期:宋元和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本题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脉络,特别注意尽管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但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也随之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有

①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②从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体制?③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农业现代化?④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以反映的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的农业合作社,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图二反映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资料公有制没变,但是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 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修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
材料二 义和团曾经张贴“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大轮船”的揭贴。
材料三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从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参考答案:(1)原因:①清政府中顽固势力认为修铁路扰民,导致失业,便于列强运兵,雇洋人修路导致白银外流;② 资金和技术的缺乏;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④ 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⑤农民阶级受落后生产方式的限制,盲目排外。(8分,答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2)启示: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必须在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一信息“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修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材料二反映义和团有盲目排外的倾向;材料三反映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
(2)以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迅速发展对比中获得认识。
点评:材料解析题解题的一般性原则:要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意,把握材料整体要求。正确解题分四步: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这样做的作用是使考生对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第二步,读材料,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时间、地点、历史人物、观点等基本要素有个初步了解,对材料出处、按语、说明等情况绝不能遗漏,以便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对与设问有关的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必要时对有关材料进行重点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确定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基本史实、基本观点。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一般来说,许多材料高于教材,但其承载的信息总是显性或隐性的地表现出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这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第四步,提炼答案。材料解析题答案有个基本原则,即论从材料中出。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后得出的,有些题目还需结合所学知识或个人的认识去解答,这类题目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根据材料提供的中心课题,结合时政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与材料中心话题相联系的结论。在作答时,考生还需注意概念正确,史论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
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 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c.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笫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灭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