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轻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两汉时期,人才选拔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世袭 ②察举 ③征召 ④会试
[? ]
A、①②
B、②③
C、④③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朝时,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表现为
A.宰相有名无实
B.实行了内阁制
C.废除了宰相
D.设立多个宰相职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对秦始皇的评价之所以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是材料中的董仲舒和唐太宗的出发点和标准不同,所以造成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董仲舒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所以要批判秦始皇,而唐太宗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去评价的秦始皇。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对秦始皇的评价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