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文大意是说,令迁居洛阳的人,死后安葬在黄河以南的地区,不准还葬北方。于是从平城南迁的人,都成了河南洛阳人。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因此选D。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
冯太后主持
重点
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
?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 ]
A.编户制
B.均田令
C.租庸调制
D.征役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说法错误,所分土地应为无主荒地;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说法错误,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法正确;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说法错误,并未限制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说法错误,封建社会从未解决这一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全面认识均田制。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但是,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农民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一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辽史》
材料二 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 (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材料三 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10分)
(2)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还有哪些?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10分)
参考答案:
(1)长城南北分别为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忽必烈重用汉人,采用汉制,注重儒家教育,保护农耕经济。
(2) 孝文帝改革。两次改革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忽必烈改革,旨在考查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旨在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是忽必烈改革的背景,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这次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相似,两次改革都属于少数民族汉化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说明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关张居正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 ?
B.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 ?
C.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 ?
D.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