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2、判断题 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其表现有( )
①纸币产生 ②造船业发达 ③海外贸易兴盛 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判断题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4、判断题 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 ]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5、判断题 (17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趣的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1)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图中可以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3分)
材料二?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993年5月,粮票在我国停止发行使用,与粮票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其它副食品票证。而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家族其它成员则在早几年已悄然淡出。而在此之前,买什么东西都要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3)材料三反映出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2分)
(4)农民的衣、食、住、行归根结底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党和政府是如何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