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王守仁(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因此①②正确;“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见④正确;③不对,心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这是近代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参考答案:(1)提出“仁”,提倡“为政以德”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得出孔子的思想之一为仁,孔子主张仁,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依据材料“为政以德”可以得出孔子主张德治,结合所学孔子还主张克己复礼,兴办私学,开私学之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是: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教育的影响,即体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D。其余ABC三项尽管均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但不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迷信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迷信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科学则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之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其中“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谶纬之学又称符瑞文化,是继筮卜文化之后出现的企图沟通天人关系的又一学说,“其(谶纬)极端性既凸显了汉代思想博大吞吐的气势,又凸显了汉代思想拼凑杂芜的思想缺陷;既表现了汉人的自信与智慧,又表现了汉人的迷信与稚拙;既是色彩绚丽的时代画卷,又是黯然消退的过眼烟云。”
——徐兴无《谶纬文献和汉代文化构建》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与筮卜文化相比谶纬文化有其进步意义,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要指出“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代表性理论成就,并简要评述《天体运行论》的历史地位。(8分)
参考答案:(1)①谶纬文化是以实际的天象、物变为观察评论的依据,而筮卜文化只是人为的主观活动与推测;②谶纬文化探索的是自然与人(社会)的互动关系,而筮卜文化只盲目服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③谶纬文化推动了科学与文化(天文观测、汉赋等)的发展,而筮卜文化只能导致迷信的蔓延;④谶纬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专制统治,而筮卜文化只是君主统治的工具。(8分)
(2)成就: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评述:①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的开端;②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③受时代局限,他对宇宙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不完整的。(8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之学又称符瑞文化,是继筮卜文化之后出现的企图沟通天人关系的又一学说”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谶纬文化的概念、谶纬文化主要目的以及作用等角度阐述看法。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并结合所学进化论作用来列举成就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评述《天体运行论》,积极可以从“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的开端,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的角度分析;消极可以从时代局限性角度作答。
考点: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经典力学·哥白尼学说;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生物学·进化论;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