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一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日记所言的“颇有见识”指的是什么(? )
A.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
D.民主共和的主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及辨析的能力。其中“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可知此事件应该指的是洋务运动,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前期(19世纪60年代至五四运动)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机器竞争的年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他们开展实业救国,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发展。简要叙述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表现?结果如何?导致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洋务企业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势力的束缚和压迫。
②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虽有初步发展,但力量弱,民族工业在社会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民族工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夹缝中生存,受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剥削,不能独立发展。
③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有短暂地发展但好景不长。中国的轻工业有很大发展,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一战后开始萧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以经济的优势和跌价竞争等手段给民族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要弄清每个阶段的原因、目的、结果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一定要注意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不要漏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C.它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推动了经济发展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料,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